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为实现全域无垃圾,定西这样干

沿着甘肃省陇西县马河镇公路旁整洁的河道和石头砌成的河堤往上走,就来到了贺家川村。 以前村子环境卫生整体较差,柴草杂物堆在路边,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牛羊粪随处可见……而如今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幅幅古色古香美景:村口老木头做的各式样的防护栏,旧砖瓦砌成的低矮风貌墙,墙旁矗立着水缸和土蜂窝,木式凉亭和历经沧桑的土房子,垛草扎成的“小粮仓”。“碌碡”和石磨成了休闲聊天的石桌和石凳,就连村口的老“田家油坊”也成了诉说村子历史的一张“名片”。

村庄实施了风貌美化,不仅消除了“视觉贫困”,还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贺家川村一跃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写生创作基地。这些年,来这里写生的画家络绎不绝,村民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不约而同地开起了农家乐,办起了客栈,让群众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善。贺家川的成功“蜕变”,是“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的现实写照。  


2017年以来,定西市积极实施了全域无垃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利用三年时间,集中开展环境大整治。市住建局作为牵头抓总单位,积极担当,主动作为,以全域无垃圾农村风貌美化为突破口,以美丽乡村创建为助推器,牢固树立“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思路,督促引导各县区建成了一批具有乡土文化、风俗特色的美丽乡村,不仅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还为助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走进渭源县上湾镇侯家寺村,一条条笔直的道路直通各农户和易地搬迁户,家家门前都是整齐划一的垃圾箱,路边不见了柴草堆、粪堆和垃圾堆,道路两旁盛开的花朵在垂柳的掩映下更显娇艳。以前,侯家寺村街道两边到处都能看到堆放的垃圾,有的地方都快成垃圾山了,一到夏天臭气熏天,经过时都要捂着鼻子。现在好了,村里不仅有了垃圾箱,还有人专门清扫垃圾,就连公路两旁都开满了鲜花,并修建了文化墙。

退休老干部安世平是渭源县上湾镇南谷社区环卫工作的负责人,自从干上这个工作后,每天天刚亮,他就会骑着电动车对镇区卫生和环卫工人出勤情况进行检查。他的车上装着大扫帚、铁锹,还有一个工具箱,里面装满了修剪树木的剪刀、清理小广告的抹布、小铲刀等。看见“脏乱差”现象,他随时随地就可以处理。  

通过全域无垃圾治理,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南谷新村被评为“AAA”级旅游景区、侯家寺村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的荣誉称号。环境整治改变的不仅仅是农村面貌,还有农民的精神生活,良好的环境卫生意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渐成风尚。有了精气神,就有了干事魂。新农村,新农民,新风尚,更深层次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全域无垃圾行动开展以来,定西市住建局不断理思路、明举措、抓落实,按照“12345”步骤稳步推进全市治理工作。“1”就是紧紧围绕一个目标:通过三年的综合治理,基本实现“视线所及无垃圾”的这一目标。“2”就是用好两种办法:一方面积极推行“五长制(河长、路长、街长、巷长、楼长)全域一张网”的网格化管理举措,确保治理区域责任到人,责任到网格,治理过程全覆盖、无遗漏。 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推广垃圾处理新技术。渭源县、岷县分别通过“低温磁化热解”“高温气化处理”新技术处理生活垃圾,这些做法比传统的生活垃圾填埋处理更符合环保要求,同时也化解了填埋场容易受库容饱和的困境,为解决“垃圾围城、垃圾下乡”提供了新路子,为全市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3”就是紧盯“三边一部”:持续将铁路边、公路边、池塘河边、城乡结合部等环境治理薄弱区域作为治理的主攻区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这些区域的积存垃圾进行了集中清运处理,卫生环境取得了较大的改善。“4”就是全市四级联动治理:定西市建立了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县区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政府组织实施、村委会负责村庄保洁的四级管理责任机制,并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负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专职办公室。实现了治理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5”就是实施好五大工程:实施了“污垃处理、街面整洁、风貌美化、机制保障、体系完善”为主的五大工程,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通过不懈的努力,累计清理各类陈年垃圾67.6万吨,除完成省上反馈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取缔1357处之外,定西市自行排摸垃圾堆放点1.3万余处,取缔销号省全域无垃圾无人机航拍巡查系统反馈的全市垃圾堆放点6998处,清理建筑垃圾13万余吨,生活垃圾余11.05万余吨。拆除乡镇违建2400余处,清理街道沿线、村庄周围的墙体广告和乱贴乱画5.2万余起,全面推进村内道路硬化、庭院硬化和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截至目前,定西市开展垃圾收集、运输的行政村达到了1887个,占比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行政村达到1887个,占比100%;基本做到了“户保洁、村收集、县乡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当苍茫大地抹去“满面尘灰”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活愿景不断拉近梦想和现实的距离,一幅美丽舒适的画卷在定西徐徐展开。